20万斤瓜蒌子在江浙销售一空每亩地增收元
核心提示春寒料峭,但位于浪溪新建村的彭泽县友达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苗基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技术指导丁忠友正带领十几位村民进行种苗选育,准备在今年瓜蒌种植扩大规模上大干一番。被誉为“瓜子之王”瓜蒌种植去年在我县已经辐射到7个乡镇,规模达到多亩,瓜蒌子总产量突破20万斤,在江浙地区供不应求,种植户每亩地增收元以上。这也成为彭泽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之路上的一抹亮丽春色。??试种成功7个乡镇村民抢着种
年,浪溪镇村民丁忠友,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考察瓜蒌种植和销售后,发现瓜蒌药用保健价值高,全身都是宝,尤其是瓜蒌子被誉为“瓜子之王”,口感好、瓜粒大,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他从外地购买了瓜蒌苗回来,试种了3亩地。他将购回的瓜蒌苗和本地田坝山脚边的野瓜蒌苗杂交,驯化培育出适合本地的新品种,通过精心种植,到秋收时,盛满瓜蒌子的金黄色小瓜蒌挂遍瓜棚,他终于实现了当年试种、当年成功的梦想。仔细算下来,效益不错,除去成本,与种植其他农作物比经济效益提高了不少。
年,丁忠友组织成立了彭泽县友达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浪溪的新建、麻山、白圩、浪溪等村户参加合作社组织,种植面积达到亩。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示范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化肥农药、统一销售,种植户在种植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及时与他联系,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丁忠友每年指导全县农户的交通费用就要花五六万元。对于参加合作社农户的瓜蒌子,他以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在经过挑选等程序加工后销往江浙地区。
合作社年亩产突破斤,而外地同期亩产只有-斤,年亩产达斤,亩产值元,总产量突破20万斤,总产值达到万元,使农户每亩地增收了元,合作社当年共为农增收多万元。年,在丁忠友的带动下,除合作社外,全县还有浩山、海形、东升、上十岭、黄岭、芙蓉农场等乡镇30多户种植多亩,增收40多万元。合作社年以来,每年还为30多户在基地务工的农户发放工资60多万元。县里把彭泽县友达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定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合作社也被评为市县优秀合作社。
“比种植棉花、水稻划算多了”
今年36岁浪溪镇麻山村民金城告诉记者,有一次去外地探亲,了解到瓜蒌种植效益蛮好的,后来得知丁忠友的合作社在种植瓜蒌,去了几次基地没有碰到人,后来在一次晒瓜子时候碰见了丁忠友,丁忠友答应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年自己开始种植瓜蒌,当时种植18亩,总产量0多斤,当年总收入10万元,除了投入成本,自己当年赚了2万元。“第一年投入成本比较大,大概在每亩0元,其中包括人工、钢丝网、洗籽机、挖穴机等,而第二年后成本只要每亩1-元。现在自己算了下,种植瓜蒌的每亩纯收入有0元左右,是棉花的3-5倍,是水稻6-8倍,比起来真的划算多了。”年,金城准备增加35亩地种植瓜蒌,附近村民看到效益蛮好的,也纷纷前来咨询,希望能加入合作社,“今年,我们村至少新增加13户农民,种植面积新增加80亩左右,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前景”。
做成品牌特产挺进京沪
看得见的效益使得许多村民纷纷加入种植瓜蒌的行列,年全县又增加了多户,面积扩大亩左右,总种植面积达到1亩,预计今年总产量超过35万斤。
随着当地农户大量种植,本县市场消化不了,而销往外地只能以原材料的方式低价售出,进行包装深加工才能卖得好价钱。“瓜蒌子原材料出售21元每斤,简易包装能卖35元每斤,做成礼品包装可卖到50元每斤,在许多大城市供不应求。”目前,丁忠友和合作社正准备建立瓜蒌子深加工工厂提高附加值,注册自己的“友达”商标,等待4月份进行qs认证后,进驻上海、北京市场,做成彭泽的品牌特产,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促进农户增收和产业发展。为支持瓜蒌种植成为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今年县农业部门和镇里已经提供财政支持10万元。
来源:今日彭泽报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吧!
彭泽的帅哥美女,大爷大妈,如果你想了解彭泽的大事小事八卦事,想交更多的彭泽朋友,请加我朋友都叫我小胖妹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本贴讨论,超过10万彭泽人访问的彭泽热线网微社区在等着您,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