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82984207507915&wfr=spider&for=pc
点击“北京最新鲜” 清乾隆年间在兴建香山静宜园时,曾栽培过梅树。乾隆三十四年(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观赏梅花后,题写了一首《梅》诗,生动记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试种梅花的过程。其诗曰:“盆梅弃可惜,试种岩之隈。山中气候迟,清和花始开。潇洒五出葩,因缘值我来。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一树不为少,雪海何为哉。白傅与林翁,假借聊相陪。”
紫禁城内也有梅花种植。乾隆皇帝在《庭梅四声四首》序中称:“北地无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数年前命于静怡轩庭中植梅二株,冬时设旃棚护之,今已成树。”据传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寝宫内放置多盆梅花。他不仅喜欢梅花,还对梅花大加赞许:“梅花品格最胜,冰姿玉骨,铁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
慈禧太后也独爱梅花,在颐和园的寝宫里,梅花与水仙是她必置的花卉,她还以此为临摹对象,创作了不少山水画。《花乡丰台》中也记述了草桥附近清代已有冬日在暖洞子(暖房)里培育梅花,除送往大内(皇宫)外,也送往海甸(淀)诸多宫苑里,供帝后们观赏的记述。
”4“南梅北移”渐成新景“梅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梅花确实是很娇嫩的,既不喜暖,又不喜热,而且还喜欢潮湿,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包括对有关梅花的诗词的统计,得出中国古代自唐以后气温变低的结论。
梅花“体格”虽然弱些,禁不住大风雪,但抗霜还是有可能的,故而清代诗人袁枚留下“风定竹呈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能抗霜了,再慢慢驯化,就能在北方安家了。北京冬春特有的旱风是影响梅花生长的主要因素。历史上的梅树多是以盆栽的形式,置于温暖的室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丰台一带的花农多在春节前将造型优美、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层纸的保温筐肩挑着进城,送给预定了梅花的文人雅士和宅门大户,并有文人雅士触景生情,吟诗作赋及绘画。当时的北平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和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等地均设有花圃,培育花卉,其中也有梅花种植,“数株种于地上,冬日筑花房以避寒雪”。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南梅北移”的艰苦实践。年植物学家陈俊愉调入当时的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一边教学,一边与北京植物园合作,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尝试着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但在朔风寒流的不断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了,不过这两个花蕾终于在年4月初怒放了。翌年,开了更多的花,初夏时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两朵梅花度过北国严寒,由此宣告了“南梅北移”的成功。
目前北京市域内的梅花品种已经超过个,约占中国梅花品种登录总数的32.64%,遍布全市40多个景点景区。
”
5赏梅地点推荐1.明城墙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