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新冠肺炎中医防治之我见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赵红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精医大学创始教授,中医渭水学派学术传承人,药食同源“十三莲仁”系列食疗方发明人,西安正念堂中医馆馆长,正念堂中医不孕症研究所所长,《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作者。

主治: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偏瘫、糖尿病、失眠多梦、各类胃肠疾病、颈椎腰椎风湿骨关节疾病、结膜炎、干眼症、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症等女性产前产后的治疗调理。

-

新冠肺炎中医防治之我见

(赵红军)

有关这次新冠肺炎,还有好多患者仍然在救治当中,还有好多患者正处于危重之中,为了更加清楚地表明我的观点,现汇总如下,供各位同仁讨论、参考。一、发病与病机特点年的冬季为暖冬,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非其时而有其气”,为瘟疫传播提供了环境因素。年的运气特点是金燥,火旺。火刑肺金,金是肺,肺燥,肺主呼吸,肺主皮毛,因此呼吸道疾病,感冒发烧,鼻炎咽炎,皮肤病,干眼症等疾病都会增多,而且比平时难以痊愈。子时一阳生,冬至后阳气发动,地气渐热。年的冬季节令来的太晚,导致天寒而地热,人体同样的道理,外寒而内热。武汉乃湿热之地,再加上外来之邪(海鲜或者野味外带病毒),导致体内湿热壅盛,肺热郁闭,肺气不得宣发,因此发病。二、“外散风寒、内化湿邪,表里双解,”应为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基本原则。(1)“攘外就是安内”,祛邪为第一要务:国家和地方分别颁布了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中医防治方案,我们认为,这些方案皆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唯一方案和最终方案,不是死的教条。经过近期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病情观察,做为渭水学派的学术传承人,我们认为,对于瘟疫的治疗,应当首先以祛邪为第一要务。治病就像打仗,瘟疫不是一般的敌人,不能像平时治病那样彬彬有礼,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而应该先迎头痛击敌人,“攘外就是安内”。瘟疫本身就是外来之物,应该先祛邪,后扶正。先把敌人堵在外围,不让它深入,然后根据地域、患者病情和个人体质的不同,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有的放矢,做到疗效的最大化。(2)及时祛散“风”、“寒”、“湿”邪,快速扭转病情:渭水学派的风药理论在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疫情发展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尤其是近期发现新冠肺炎可以经过气溶胶传染,这不就是《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所述的“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而数变”吗?好多患者出现了肢体酸困、乏困无力、胸闷、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这不就是中医所述的外感六淫,风挟寒邪、营卫不和了吗?好多患者出现了舌苔厚腻、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这不就是湿邪的特点吗?从舌苔和症状来看,湿邪为此次瘟疫的主要证候,这已经没有任何异议了。但对于究竟是寒湿还是湿热,好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只要知道了外有风寒(肢体困倦等外在表现),内挟湿邪(舌苔厚腻,最初为食用海鲜野味发病),这本身就已经够了。继承孙曼之老师的学术思想,渭水学派一贯认为,“病有所来路,亦有所去路”;“辩证首重体质,论治首重病因”。从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来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思路:外祛风寒,内化湿邪,表里双解。至于究竟是风寒重,还是湿邪重,是寒湿还是湿热,具体要视病情而异了。湿之为患,阳性体质则容易热化,阴性特质则容易寒化,常理如此。中医理论认为,风寒入里可以化热,“六气皆从火化”,在每个患者身上,究竟是以风寒为主,还是寒湿、湿热为主,具体要以每个患者的病情症状为主了。湿邪的治法有很多,如解表化湿法,代表方剂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等。如芳香化湿法,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甘露消毒丹,达原饮等。如苦寒燥湿法的黄连,黄芩,黄柏。如淡渗利湿法,代表药物茯苓,猪苓,泽泻等。等等之法,都应辨证论治来用。中医历来有经方时方之争,伤寒与温病之争,我们一贯认为,这都是无谓之争。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包括此次汹汹疫情,我们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患者的病情症状出发,该用经方就用经方,该用时方就用时方,该化湿就化湿,该祛风就祛风,该合方就合方,一切以治好疾病为最终目的。病理既然已经明了,治疗方药就不难开出了。北方气候寒冷,风寒郁闭较重,首选方当为~大青龙汤(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肺热壅盛),苍术白虎汤(阳明湿热)为主。南方湿热较重,首选方~达原饮(湿热半表半里),藿香正气散(素体湿重),银翘散(风热)加减。三、分期治疗与重症治法(一)预防和初期:风药为主,外祛风寒湿邪,宣发肺气。以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丸、藿香正气散等为主。(二)中期治疗:风药化湿,结合运化脾湿。以风药结合麻黄加朮汤,加紫苏、藿香结合苍术、白术、厚朴等为主。(三)重症治疗:此为湿邪入肺,阳气不振,痰涎壅塞肺脏所致,应温阳散寒化湿,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结合瓜蒌薤白桂枝汤,痰涎壅塞用大陷胸汤。四、应加强风药在预防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风药指的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紫苏、藿香、葛根等具有发散风寒湿邪的药物。从后面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中医诊疗方案,以及医界同仁提供的患者的舌苔、病情症状来看,这个思路基本是正确的。如果说要有补充的话,那就是要加强风药的应用,及早使用风药,用风药把疫毒及早堵在身体的外围,发散出身体之外。那么需要增加的可选方为: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等,这都是祛风散寒化湿的方子。因此,从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及风药的重要作用而言,治疗此次瘟疫,道理就跟我们中医治疗“感冒”一样简单。好多患者感染后并未发病,好多患者发病后自己服用了一些发散风寒的感冒药也就好了,好多发烧的患者服用一副中药烧就退了,这有什么可怕的呢?早在年12月,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做过有关《风药的临床应用》的学术报告(该视频在中医在线APP供大家免费收看)。在该报告里面,我把风药的功效总结为22种,我提醒大家对于风药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风药可不是只能祛风治疗感冒那么简单,风药可以祛风散寒,可以化湿,可以升阳,可以宣肺,可以醒脾,等等,现在新冠病毒肺炎所出现的症状,比如:肢体酸困、乏困无力、胸闷、发冷发热,出汗,舌苔厚腻、不思饮食,等等,这不是和风药的适应症高度契合了吗?风药解表散寒风药宣发肺气风药醒脾化湿风药调达肝气风药发散郁热对于防治新冠,从预防、早期、中期以致于危重症候,对于风药的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五、黄芪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一)教材有关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微温。归睥、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应症: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多用于脾肺气虚的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卫气虚的表虚自汗;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禁忌症:《中药学》对此有着非常具体的说明:“本品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误用黄芪会对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带来不良反应,尤以一下病症为多见:1.神经:失眠多梦、兴奋、心烦、急躁易怒。2.内分泌:上火、口舌生疮、痤疮、手足发热。3.呼吸:胸闷、咳嗽加剧、扁桃体发炎等。4.消化道:口干、口中粘腻、舌苔黄厚腻、胃胀、大便粘腻、便秘、积食、痔疮。5.心血管:血压升高、头晕、头胀、头顶发热、胸闷、心动过速等。6.五官:耳鸣、鼻干、鼻衄、目赤肿痛、牙龈肿痛。7.妇科:月经推迟、闭经、月经量少、乳房胀痛。(二)朱丹溪对玉屏风散的说明:金元四大医学家的朱丹溪在创立玉屏风散的同时,也强调了玉屏风散的禁忌症,和出现不良反应的化解方法。朱丹溪说:“本品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丹溪从体质辩证的角度论述了黄芪的适应人群,为“肥白多汗”之人。这个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大师黄煌老师的观点完全一致。这是因为,胖人多气虚,多阳虚,肥白之人腠理多疏松,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则多汗,那么用温补的黄芪来补气固表,止汗则恰到好处。而瘦人多阴虚,多内热,腠理多致密,黄芪甘温,不仅加重内热,耗伤阴血,增加湿热,其补气固表的作用更是让气机不流通,内热无法宣散,湿浊停聚于体内。因此,如果不属于黄芪的适应症而误用黄芪,会导致胸满等气机壅塞的情况出现,丹溪提出要及时用三拗汤来化解。(三)其他医家提出的禁忌症清代医学家缪仲淳《神农本草经疏》也明确提出了邪实和气滞都不能用黄芪。书中说到:“黄芪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盛者禁用。”明代的贾所学的《药品化义》中说:“黄芪,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由此可见,黄芪具有很明显的闭表作用和止汗作用。对于气虚多汗是适宜的,对于其他有湿热、内热、肝火旺盛的人是不适宜的,感受外邪之后,尤其是感受新冠病毒之后,更是不适宜的。说明:黄芪为具有温补作用的一味中药,具特质有三,其一为温性,也就是说它是偏于温热性质的,不适宜肝火、湿热、阴虚等体质人群。其二为补,也就是说在人体感受外邪、湿邪等情况下,是不适用黄芪的。其三为固表,也就是闭表,意思是说它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功能,平常人服用黄芪,不利于肺气的宣发,不利于病邪的排出,平常人没病,是不能滥用黄芪来预防疾病的。六、新冠的病症特点决定了不能用黄芪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药黄芪闭表,不适合预防和早期使用;新冠为湿热之邪,黄芪温性,会增加内热;新冠的舌苔不支持使用黄芪;新冠早期的疲乏无力是湿邪困脾,不是气虚;新冠的危重症为肺气壅塞,不能用黄芪实以实治。(一)没有感染的人用黄芪会增加湿热,已经感染的用黄芪会“闭门留寇”。对于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人群而言,既没有喝黄芪的必要,如果喝了,反而有害。黄芪虽然补气,但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平素就有内热,容易上火,体内有湿热,血压高,那么这个时候服用黄芪内热就严重了,有可能会扁桃体发炎,发热,这样以来,机体的内在平衡被打破了,反而更容易招惹病毒的侵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喝黄芪是有风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可能长达24天,在这段时间里面,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什么症状,并不表现为发热,咳嗽,疲乏无力等,如果这一批人喝了带有黄芪的预防方,不喝黄芪可能还会自己把病毒宣发宣散出来,如果喝了的话反而影响了病毒的排泄,其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而言,如果尚在感染的初期,一开始就用黄芪来益气固表,不但不利于身体自身排毒,反而会“闭门留寇”,就是说,家里来贼了,你还没有把贼赶出去,却着急的把门关了,把贼-这个疫厉之邪留在了身体里面。这样以来,邪气就会深入,就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可能还会造成疫厉之邪逆传到心包,少阴肾的不良结局,加重病情。因此,不论是预防新冠病毒肺炎还是治疗,都要建立在病理明了,针对不同的地域和体质进行,针对不同的病症对症下药,而不是喝了点黄芪水就可以那么简单。(二)从新冠肺炎的舌象看不能用黄芪从疫情前方发来的舌象看,多以舌淡或红,苔白腻或苔黄腻为主,此次新冠病毒肺炎是很明显秽浊之气,主证应为湿邪,这已经很明显不过了。至于到底是寒湿还是湿热,不仅和每个人的体质或寒或热有关,也与地理环境,南北差异有关,北方多寒冷,南方多湿热,因此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湿邪的主要病机是确定的。(三)困倦无力为湿邪困脾,胸闷属于肺气不宣,不能把乏力、胸闷和气虚简单划等号。新冠初期乏困无力属于湿邪困脾,胸闷属于气机郁闭,不属于气虚,不是黄芪的适应症。发病后胸部憋闷,呼吸困难为肺气郁闭,不能宣发所致(不可认为是气虚)。发病后当即发高热的为内外俱实体质,发热不明显的为素体虚弱,或者夹杂湿热,正邪相争不明显,疫毒化热较慢所致。好多同仁因为患者初期有胸闷气短、疲乏无力的表现,就认为应该用黄芪补气,其实质是不懂胸闷气短、疲乏无力都属于湿邪为患,湿邪闭郁了肺气宣发,湿邪困脾所致,应该用风药等化湿之剂运化湿邪,宣发肺气,而不是补气闭表,更进一步壅塞气机的流通。从疫情前方反馈的患者症状来看,好多患者除了发热,咳嗽还表现为胸闷。这种胸闷,很明显是由于湿邪所困,气机不能宣发所致,不能以为胸闷就是气虚,就要用黄芪来补气。另外,大多数患者还有身体酸困、发冷发热的表现,有外邪的表现。如果发冷,要祛除风寒之邪,不能用黄芪来固表;如果发热,要宣散郁闭,不能用黄芪来增热。但不论是哪一种,都确定了现在急需要的是及时发散风寒湿邪,重点应该是化湿,应该是“开鬼门,洁净府”,来宣畅气机,而不是补气来壅塞气机。那么黄芪助湿,很明显属于用药禁忌。七、新冠危重证的表现说明了病机为湿邪入肺,肺脏气机壅塞,说明了宣发肺气的重要性,不能误用补法。尤其令人痛惜的是,从疫情前方传回来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终时的惨状、以及他们的胸片,都非常清楚地证明,他们是死于湿毒入肺,湿毒导致肺气不能宣发,肺活量越来越小,最终完全失去了呼吸功能,医护人员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说:“医生,救救我”之后停止了呼吸,离开人世的!惨状的发生,我们无比清醒:中医治病八法,黄芪属于补法,新冠属于瘟疫,属于湿邪为患,属于实邪,对于实邪,就要用祛邪的方法,从病初到危重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及时发散外邪,而不能着急使用补发来闭门留寇。有些专家提出了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前提是正气虚是病症的主要矛盾,但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感染病毒,邪实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什么不能先把病邪祛走,再扶正也不迟呀,一药用错,覆水难收!再也不能误用黄芪了!!!希望诸位同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八、《伤寒论》《瘟疫论》都没有用黄芪防治新冠的先例,新冠属于瘟疫,外来之邪,祛邪为第一要务,新冠出现气虚可选用人参、白术。病毒是外来之物,病有所来路,也有所去路。既然此疫厉之邪气,从外而来,理当从外而解,应当首先把这种邪气驱散出去,发散出去,而不是把它闭塞在人的体内。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其实就是一部专治寒性瘟疫的著作,只是后世因其方简效宏,把它扩充来治疗外感内伤各种疾病。明清之际的《瘟疫论》、《温病条辨》等也是。在这些著作里面,都没有用含有黄芪的方药,这是有原因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在《伤寒论》里面,太阳病的篇幅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太阳为一身之表,外邪侵袭人体,疾病的病位还浅,在皮毛,应当顺势而为,祛邪外出。因此,太阳病的治法主要是汗法,辛温解表发汗,在表当解表,麻黄类方,桂枝类方足以说明。吴鞠通是治疗温热类瘟疫的大师,他创立了三焦辩治,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在它的《温病条辨》的上焦病篇,解表药占了很大一部分,如薄荷,淡豆豉,桑叶,升麻,桂枝,荆芥穗,都以辛温辛凉发散为要。化湿的药也多为一些芳香化湿药,如藿香,佩兰,厚朴等。尽管《温病条辩》中的补虚药也占了很大部分,但是多以白芍,地黄,麦冬,龟板,鳖甲为主,也体现了吴鞠通清热散邪,保存阴液的思想。因此,无论湿寒邪还是温邪,还是疫厉之邪,都应该以发散外来之邪为第一要务,而不是用黄芪来固表,影响外邪的发散。“扶正祛邪”不可操之过急,人参、黄芪不能滥用。对于新冠病毒肺炎这样的急性病,这样突发的瘟疫,毫无疑问病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正虚。即使有正虚的因素,也应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等病邪祛除之后,再补虚不迟。中医早就有言:“黄芪用不厌迟,羌活用不厌早”,对于新冠病毒的治疗而言,这句话再恰当不过了。即使是虚人,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里面,医圣张仲景用的人参,而不是黄芪。比如小柴胡汤、桂枝加人参汤、麻黄人参芍药汤,等等,清代医家费伯雄《医方论》有这样的论述:“伤寒用人参,仲景本有成法,并非以人参助元气,为祛邪之主也。”大家可以领会医圣的深意,想想其间的道理。即就时方而言,人参败毒散是治疗虚人感受疫毒的首选方,其补虚治本的药也是人参,而不是黄芪,也是这个理。人参败毒散是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了人参,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但方子里面用了大量的风药,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祛邪的用量要远远大于扶正。综上来看,黄芪作为一味具有补气固表作用的温热温补中药,并不能作为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常规用药。至于新冠肺炎发展至后期,病邪既去,舌苔褪化、脉象细弱无力,确实出现了气虚的变现时,则应另当别论了。九、新冠肺炎的预防最好的预防是隔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切断传染源,增强体质,避免受风寒,预防感冒,不要吃海鲜野味,辛辣,避免增加内热,不要饮酒,不要熬夜,增强体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增强正气是预防的最佳方法!要做到这些就要少出门,避免受寒,多休息,不要熬夜,饮食清淡,不要吃海鲜野味,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不要吃鸡肉羊肉,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增加内热,外寒加内热有可能是此次疫毒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要多喝水,多洗手,预防感冒,最大化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如果不服用中药,还有没有什么可以预防的方法?预防感冒可以常揉揉风池穴,找不到风池穴,就搓耳朵脖子后面就行了,尤其是早上起来,或者出门进门的时候多搓,搓热即可。另外推荐大家多搓耳朵,“耳穴治百病”,搓耳朵可以治病,也可以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方便易行。如果发烧的患者,单纯耳尖泻血就可以退烧。有兴趣的可以看“中医在线”我的耳穴视频,免费供大家学习。贴压耳穴~感冒点,心,肺,内咽,内鼻,三焦等,有一定预防效果。发烧用耳尖泄血,耳垂泄血,可以辅助退烧。防治新冠肺炎,中医与您同在!(此文版权归西安中医赵红军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正念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caishua.com/fsfb/5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