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回顾发财树摇钱树和富贵树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编者按

年7月28日,上海外滩美术馆有幸邀请到了植物学家史军来给公众讲解、比较植物的各种不同命名体系和命名方式的由来。史军与公众分享了植物命名背后的故事,并从植物学出发,延伸出他对人文、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讲座现场。图片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提供

史军:收到上海外滩美术馆的邀请,我很愿意也很高兴来和大家分享这个题目。因为命名这件事情很有意思:看起来很随意很随性,但其实这里面蕴藏了非常多的故事。我们今天看到的某个很普通的名字,可能背后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我们的命名系统如何演变到今天,这也是我今天想要给诸位分享的题目下的一项内容。

我今天刚参观了林天苗老师的展览,非常震撼。当我在讨论我们的讲座题目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科学家与艺术家之间看问题的角度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律动,不同生命的多姿多彩,体会到了生命的运动;而可能我看到的是一个个巨大的试管,一个个生命体的试验,能承受多大压力,能存在多久,我们都不知道。这些会是我们的体验视角。这大概就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区别了。

那现在开始今天的正题,我要讲的主题是:植物名字的故事。

命名的作用

普通大众对植物学的理解,实际上和我们专业人对植物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是没办法通过一个俗名,或者某一个细枝末节片面的叶子来认识一个植物的。就好象没办法通过汗毛去认识一个人,这是不可能的。

在植物学方面,有很多的特征是靠我们每一代植物学人不断地去梳理,才将分类体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很多时候这些重要的特征是怎么样选择出来的,名字是如何演化出来的,恰恰都是在植物分类学里碰到的问题。这是植物命名的一个意义,也是为其命名的作用:就是在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如果说都把某种看起来相似的花命名成樱花行不行?我觉得也行,只不过我家栽的樱花和他家栽的不一样,那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办。人类认识之初这种情况就是存在的,随着我们人类历史的演进,以及我们对自然不断地深入,后来才会有这么多有趣的名字。

植物名字的来历

1.生活

毫无疑问,其实植物本身最早的时候没有名字。我们去甲骨文中寻找关于植物的记载,或者说关于真正植物名字的记载,都是不存在的,没有哪一个植物名字真正在甲骨文里出现。包括树、花的名字,都没有。今天甲骨文的“花”字,是不是真正代表了那个时候现实生活中的“花”,仍然存在极大的争议。但至少有两个字在甲骨文里是真实存在的:木、草。那个时候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很粗放,有的植物苗种下去可以长得很高,有的种了好几年也长不高,这就是我们最初对植物的认识。

在用甲骨文的时候,我们会直接将我们看到的东西画出来体现在字形上。到经文的时候,就表示得更确切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或者是对于植物的认识又近了一步,我们注意到了还有很多细节,细节出现之后再往前引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汉字里面最初的部首。为什么说有草字头、木字旁,那是因为后面的字是在这些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比如说大家最熟悉的字“桃”。经过了最初的懵懂之后,发现植物和植物是不一样的,比如开花的时间不一样。这时候就出现不一样的表示方法,但是它还遵循于最初的命名法规,所以我们就用部首把它体现出来。因为先知道是一棵树,所以我们用“木”字旁。这边是一个“兆”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预示着春天来了,“兆春之木”。所以叫“桃”。因为桃花通常在春天的时候盛开,它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哎,原来这个字可以这样来延伸。人类开始延伸知识的边界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细节事情开始,一点点扩充起来。而不是一开始就会写“桃”字,就设计成这样,它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桃”字的演化过程,图片由讲者惠允

生命整个轮回,或者自然界的整个构成实际上很复杂。所以我们需要把它整理起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所谓的俗名,每个地区,各个地域对同一种植物的感受都不一样。有的植物名字在北方万万不可能实现,比如说映山红,其实就是杜鹃。“映山红”在南方春天的时候一大片山坡都可以看到,很容易理解。映山红,这是人们一个直观的感受,肉眼直接可以看到的,把现象描述出来就成了俗名。

这种植物在《我的花园》里有,“合欢”,为什么叫“夜合欢”、“夜合树”,是因为夜晚的时候这些小叶子会主动地闭合起来。为什么合起来呢?一个是保证植物叶子需要的一些温度:因为“夜合欢”所分布的原始生活区晚上的温度是很凉的;还有一个是减少被动物发现的几率,保证它的安全。既然晚上没有太阳光,也不靠叶片去吸收太阳光的能量,那“夜合欢”干脆就把自己的叶片收起来了。

还有“鸟不宿”。所谓的鸟不宿是什么意思呢?一看就能明白,因为这个东西的刺太多了,鸟不会在这种树上停留过夜。

还有很多植物的中文名字是从功能来。它们的功能千奇百怪,非常有意思,也影响了大家的生活。植物里有一些很“武侠范”的名字,比如金疮草、接骨木。这些名字都表明了它最初的功能:作为伤口愈合的药,或者是骨头断了之后敷的草药。

再例如皂荚,一种长得像豆荚一样的植物,有洗衣服的功能。九十年代中以前,有一个特别响亮的洗发水,皂角洗发露,那个皂角就是这个“皂荚”。而在我们现代使用的洗发露出现之前,皂荚就是我们的洗发水。它和肥皂有类似的功能,这是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东西。

我们拓展一下,刚才说特征和功能是很多植物最初命名的规则,但是很多植物并没有直接的用途。怎么办呢?我们经常会问这个能吃吗,那个能吃吗?我可以肯定“都能吃”,只不过吃了效果不一样:一个是吃了不会死,一个是吃了会死。吃了会死里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等一会儿死,一种是马上死,没有其他的结果了。不是所有的都能吃,所以必须用一些除了特征和功能之外的方法来命名。

所以经常在中文的命名,或者是中文的俗名里碰到这样的情况,加一个“野”。比如说千万不要被这样的名字所迷惑了:“野葡萄”不是葡萄;“野西瓜苗”也不是野西瓜苗。诸位别好奇刨回家去看一下会不会结西瓜,结果了就会发现不是,而是别的东西。“野西瓜苗”只是它的叶子长得像西瓜叶子,仅此而已,但是结出来的果子根本和西瓜没关系。这种植物实际上是和棉花属一个科。

在英文里面其实也是一样的,单看历史的话会有惊人的相似,他们也会在植物名字里加个Wild以示区分。

在植物的命名规则里,还有一种是用我们很熟悉的名词来指代一些新加入我们生活的作物和植物。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土豆、洋芋,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不同区域他们当时起名字时候借鉴的不一样。比如在我的老家山西,没有芋头,不过有山药,山药也是长在土里面的,也会开花,也需要挖出来。看到一个像山药一样的东西,就命名为“山药蛋”。南方呢,发现土豆的口感、长相和芋头很像,所以命名为洋芋。

我们再看一下西方的历史,那就更夸张了。他们描述一个水果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Apple,其实那些一个个的跟苹果都没关系。例如Sugar-apple,我们叫释迦,非常甜,软软糯糯的,像红豆沙一样,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食物。菠萝就不用说了,Pineapple;还有WaxApple蜡苹果,莲雾。我挺同意这个说法的,因为莲雾是我本人觉得吃到的水果里面最难吃的,除了水味,没有其他的味道。我猜可能西方人也尝了觉得,味同嚼蜡,所以就把它命名为蜡苹果。还有一个比较夸张的,CashewNutApple,我们今天中文里面叫腰果梨。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腰果的肉质花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水果。我们吃的腰果从哪来的呢?从腰果梨下面的这个长相非常独特的小果子里面来,有一个硬壳,硬壳需要扒开以后拿出来。

这个有点像我们吃的草莓,我们吃的草莓也并不是是它真正的果皮,或者严格意义上讲植物的纯正果肉部分,它的果实在哪呢?是上面那些白色小芝麻粒一样的东西。道理很简单,切开草莓以后,里面没有核,那它就不可能是一个果子,它也是一个果托。那腰果的果托腰果梨,就只承载一个果实;而草莓呢,它的果托就承载了许多果实,非常有意思。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对芒果过敏的话就不要吃腰果梨,会过敏的非常厉害,浑身起疹子。

2.历史

植物的命名也会和传说有关系。中文里面有很多很奇怪的植物名字,明明就是人名。比如说有种草,名字叫刘寄奴,一看就是人名。这是个什么故事呢?刘寄奴是南朝一个皇帝。当他还是将军的时候,有一天他上山打猎,看到一条大蛇,张弓搭箭把大蛇射中了,但大蛇不知所踪。他找了半天找到一处山洞,里面有两个童子在捣药。刘寄奴就问,你们在这里给谁捣药?童子就回答说我们家主人被一个叫刘寄奴的人给射伤了,所以我们在这儿给他捣药。童子又问你是谁啊?他说我是刘寄奴。刘寄奴接着就把童子捣的草药收起来,在后来的征战过程当中,用这种草药治疗了很多将士的伤口,这种草就被称作刘寄奴。这是一个传说,其真实度不可考。很多时候这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杀蛇这件事,在古代的话,意味着这个人可能会推翻前朝的统治:比如说刘邦。这种象征意义后来就嫁接在植物身上。

水仙花与神话传说,图片由讲者惠允

英文里也有以神话为来源为某种植物命名。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水仙花,英文中它的名字是Narcissus。这其实是河神和森林仙女生的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之后,他们收到了一个神谕:这个孩子一定会长的很漂亮,但他不能看到他自己的身形容貌,如果看到了自己的身形容貌就会死去。这个孩子的父母就把家里所有反光的东西、镜子都砸了,把他保护得严严实实的。但是有一天这个漂亮孩子一时兴起,跑到湖边去了,往水里一看:哎呀,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漂亮的人!一兴奋,他想去拥抱那个漂亮的人,就掉进湖里。然后化做一个植物,就是水仙。某种程度上神话传说还是有些现实来源:因为水仙喜欢长在多水的地方。我们养水仙的话,养在水里就可以开出非常漂亮的花。那个水仙的花瓣、花朵映水面上,恰恰就暗合了这个说法。在西方文化中,往往比较喜欢把植物的名字和神话联系在一起。

我们对植物的命名也会受到物种迁移的路径和时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影响。比如说“安息香”,实物看起来非常丑,但它有镇静作用。这是古安息国,我们今天看到的西亚的那一部分,中亚西亚这个部分,阿拉伯半岛之上。这个地方就是古安息国,它盛产安息树这种植物。所以我们中国对“安息香”的命名有可能是根据产地或来源来的。来源的过程当中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来源的途径不一样也可能表现在、或者是暗含在植物的历史当中。

现在说的这些植物就离我们非常近了,比如:胡萝卜,洋葱,当然也有叫胡葱的,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路径来源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胡萝卜,胡葱,大家一听就知道,肯定是从西域,由陆路进入我们国家的。那番茄,番薯,“番”就代表是从东南亚来的,走水路进入我们国家的。这些字就在植物的名字中表示了它的某一种来源。

明朝以前来的我们叫“胡”“番”,清朝开始,包括近代来的叫“洋”了。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看名字我们就知道是明朝以前来我们国家的了。但有一些像土豆,番茄,它们真正地流行还是在明朝以后,包括洋柿,清朝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看植物的名字我们就能大致知道是从什么路径来的了。其实我们国家真正的物产,或者说今天能碰到的食物非常有限。前两天我去甘肃,在当地的菜场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水果是我们中国原产的。接着我又去了内蒙古,那天我在一个牧场,一看,又都不是中国原产的:黄瓜、西红柿、玉米,还有一个紫薯,都不是中国原产的,原生的植物。这些其实都是外来的作物。植物的名字里面也表明了很多身份,有的进入我们国家比较早,比如说高粱,一直被认为这是中国原产(原生的植物),实际上是很早以前由非洲进入我们国家的。

历史演变过程当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产生一些误传,错读。这些变化有时候让人匪夷所思。说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菜——菠菜。传说中菠菜是张骞西域“出差”带回来的,但这歌传说的真实性不可考。菠菜出现确实可考的真实记载是唐朝以后,发现这个菜从印度来,原产地确实是在波斯,但不是从波斯直接过来的,是印度人拿过来的。印度人给它起类似的名字,叫波轮菜,说着说着,就变成了菠菜,这就是名字的演变。有时候觉得这种名字的演变过程类似于开玩笑,但并不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可思议。

也经常有人好奇,为什么黄瓜不是黄颜色的。当然也有黄色的黄瓜,有人会说老黄瓜都是黄颜色的。为什么说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呢。老黄瓜都老成黄色了,就没人吃了,丧失其流通性了。显然这个说法不对,或者说不确实。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大家都叫错了,最初就叫错了。其实黄瓜最初的名字叫胡瓜,原产地在印度,很可能是丝绸之路进入我们国家的。最初叫胡瓜,胡人区域来的瓜。胡瓜,因为当地人口音的问题,“胡”和“黄”分不清,传着传着就从“胡瓜”变成“黄瓜”了。很可能就是以这样路径演变来的。

哥伦布及其船队在一个群岛上面找到了和胡椒一样辣的东西——辣椒,图片由讲者惠允

还有一个词:Pepper,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百多年前。15世纪的时候,年,那时候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事。当时西方人获得胡椒的路径非常麻烦,必须要先从东南亚把胡椒批发好,走海运,进入阿拉伯半岛之后再换陆运进入欧洲。这个通道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整个贸易运输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动乱,怎么办?西方人就想知道,能不能有别的路径可以通往亚洲?因为那个时候欧洲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发现了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地球是圆的。今天我们看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是个常识,但是对于当年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地球是圆的,就意味着往东边走能走到的地方,往西边也可以。于是他们就真的派人往西边走,这个人就是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他的船队出发了。刚开始没人认为他们可以开发出新的路线。哥伦布自己其实也不那么有信心,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个投机主义者。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但是在意大利没人理睬他要做的这件事情。在家乡做不成,他就去说服葡萄牙国王,葡萄牙国王也没理他。最终西班牙国王被他说服了,给了他一笔钱。这样,哥伦布开始了他伟大的航海事业。他带着重要的使命:寻找香料。当时亚洲是欧洲香料非常重要的来源,欧洲人对于亚洲的香料充满着极度的渴求。香料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是非常稀少的高级品,地位同我们现在许多舶来的香水一样。西方世界那个时候对香料的热爱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这催使他们去寻找能生产香料的地方。胡椒的主要产地是印度,谁先发现印度,毫无疑问,就可以找到更大的商机、更多经济贸易的来源。结果,哥伦布他们在一个群岛上面找到了跟胡椒一样辣的东西,就是辣椒。

这个东西对于哥伦布来说是全新的,真正发现印度之前,欧洲人没见过胡椒长什么样,之前所有的香料贸易都被阿拉伯人垄断。阿拉伯商人非常精明,卖给他们的胡椒都磨碎了,没人见过长什么样。于是辣椒就被哥伦布的商船队运回欧洲,当作胡椒献给国王。他们真的把这个东西当胡椒吃了很长时间,其实这和胡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背后有很深的关联故事在里面。我们知道胡椒和辣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但是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他们误认了。当年哥伦布发现的这个群岛叫西印度群岛,哥伦布坚信自己找到了印度,就将它命名为印度。但后来人们为了区别真正的印度,就将它命名为西印度。

3.商业

林天苗,《我的花园》,年,铝合金框架结构、玻璃、液体循环系统、地毯,尺寸可变,图片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提供

这次林天苗老师有个作品叫《我的花园》,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呢?“鸿运当头”。我可以想到叫这个名字的植物还不少,其实是一种凤梨,它的花红艳艳的特别像一个火炬。但是你用它的学名来称呼它,就不好卖。中国人比较讲究要“讨口彩”,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植物的商品中文名,比如发财树、摇钱树。摇钱树的正式中文名叫“鹅掌柴”,特别像鹅掌,而且这种植物是可以拿来当柴烧的。但售卖的时候,“鹅掌柴”这个名字不太容易带动大众的购买欲。但我们说“发财树”,就变的不同了起来。至于“富贵竹”其实是龙血树属植物,“龙血树”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不太吉利,所以就改叫“富贵竹”。诸位听完这些可能会发现商机对植物的影响也很大。

接下来这个例子是CocaCola,我们中文叫“可口可乐”。不过实际上英文名字没什么寓意,就是直接从这个饮料一开始的两种原料而来:Coca,古柯;Cola,可乐果。由Coca和Cola混合在一起的一种饮料,叫CocaCola,就是这么简单。这个饮料实际上是脱胎于最早时候的古柯酒。这种酒年代前很流行,但是当时有一个禁酒令,所有的酒精饮料禁止销售。销售的话会被重罚、坐牢,怎么办?没酒精了,喝不成了。但总有办法:兑点苏打水喝。因此出现了升级版的产品,就是可口可乐。至于说医生不知道什么配方,乱兑的,那绝对是野史,因为可乐是有前身的。广告语对于一个产品有重要影响,大家听过一个说法吗?“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Anappleaday,keepsdoctoraway.)”这就是广告语。那时候美国的葡萄种的不怎么好,但是苹果很容易种,所以苹果最初的用途就是酿酒。但禁酒令出台之后苹果的销量怎么办呢?所以广告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鲜食苹果的历史就是那时候开始的,这些都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渊源。

菠萝和凤梨实际上是一种东西,但是品种不同,图片由讲者惠允

接下来说到的这个和我们日常生活很近了:经常有人说凤梨好吃,菠萝不好吃,但世界上整个凤梨科凤梨属可供食用的只有一种,就是菠萝。菠萝和凤梨实际上就是一种东西,但是品种有不一样。就像犬种,大的像金毛,小的阿拉斯加,但实际上都是狗狗。举这个例子诸位就能明白了,但为什么在植物身上不容易理解呢?因为植物品种之间差别比较大。有的带刺,有的不带刺;有的尝起来扎舌头,有的不扎舌头,这是品种的差别。

也有些率性而为的名字:比如说车厘子。车厘子长得大一些,它和樱桃不是一个种。中国樱桃现在很少见了,只有我国西南的一些地方才能看见了:四川或山东,现在还有种植。樱桃嘴里吃起来软软的、酸酸的,不是很甜,风味比较浓,但不耐久运。现在种的都是欧洲甜樱桃,为什么它受欢迎呢?个大、肉厚、味道也甜,耐储运。那车厘子这个名字从哪儿来呢?就是从英文名来的:Cherry直接音译,叫“车厘子”。

科学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植物的名字有各种各样的来源:有讲到特征的来源、功能的来源、历史演变的来源、假借的来源……各地的来源、神话、特征什么的完全不一样,怎么办?交流的时候就会产生障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命名法规。这个命名法规是谁创立的呢?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的人物:卡尔·冯·林奈(CarlVonLinne)。

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图片由讲者惠允

他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奠定了他后来在科学界,或者是博学界的一个基础地位。他编了一本书叫《植物种志》,就是这本书里,他建立了“双名命名制”:第一个名代表“属”(genus)名,第二个名代表“种”(specificepithet)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合起来构成了物种名(speciesname)。在种名的后面,再注上命名者的姓名,一方面表示荣誉归属,一方面表示此人要对这个命名负责。

这是以一个全新的分类方法给植物做重新命名:根据花的雄蕊数目和位置作了人为分类法,将显花植物分为二十三纲,另总括“隐花植物”为一纲,成“林氏二十四纲”,以花来命名,林奈明确了这种分类标准在植物分类里的地位。今天在瑞典,仍然保留着他做资料收集工作时候的那个花园。在林奈之前还有很多著名的人研究植物,描述植物的时候别的什么都描述特别清楚,唯独不描述花,这让人匪夷所思。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非常多,但仅仅如此,没有人真正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acaishua.com/fszp/6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