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我回到老家了。每年回老家陪老人过年,算是过新年的仪式感吧。只是少了年少时过春节的那份激动和期盼。
小时候的我们,物质匮乏,没有想吃就吃、想买就买的条件,就盼望着过年能吃上好多零食,能穿上漂亮的新衣,还有渴望的红包。
可这些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并不新鲜。零食想买就买,衣柜里满满都是穿不完的衣服,红包也没有太大的诱惑力。问起孩子过年的感受,他们就轻描淡写地说就那样。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新年仪式感呢?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和孩子在春节时,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儿,让孩子的春节充满仪式感。
1.带孩子办年货
年货是新年必备。可以趁着假期,带孩子一起去超市、市场逛逛,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亲自挑选自己喜欢的,或者家人可能喜欢的。
孩子对吃什么不那么期盼,但对亲自准备年货会有浓浓的兴趣,会让他们内心充满喜悦感和成就感。
我们家每年的过年,都会给家里添置一些花。我会带着孩子到花卉市场选花。孩子在选花时,可以认识不同品种的花,还有各种花的寓意。
比如:发财树,寓意:招财纳福,财运亨通;幸福树,寓意:家庭和睦,幸福美满;长寿花,寓意:健康长寿、平安喜乐。
看着家变漂亮了,孩子的心情也美美的。年货不在乎多富足,但准备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感受新年的到来。
2.给孩子准备一份礼物
在每个属于娃的日子,给孩子准备一份礼物,仪式感满满。至于礼物,不用在意多贵重,适合孩子就好。
像我们家孩子爱看书,可能一套书比一套衣服更吸引她。每年春节前,我也会把她念叨过没买回的书悄悄买下,送给她。
或许年年都是同样的礼物,孩子也见怪不怪了。我会额外地给孩子加一份,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用心,也会知道我们在用心地爱着她。
3.和孩子一起大扫除
别不舍得让孩子干,和孩子一起忙起来,让他参与到大扫除中,不仅是感受成就感,也是一种锻炼。
大扫除需要清理和整理的物件多。教会孩子怎么整理和收纳,告诉孩子要懂得断舍离。
我家孩子就属于什么都不舍得丢的类型。哪怕是一双穿旧了的鞋,一件穿小的衣服。我可是费了好大劲,又讲道理又让她体验收纳后的整洁,才让她明白我们不是要拥有多少物质,而是心里的那份快乐。
4.拍一张全家福
在农村里,留乡的都是老人,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一家人能聚一起,也就新年。孩子们能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也是仅有的一段春节时光。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全家人一起拍张全家福,不单是一份仪式感,也是一份最珍贵的回忆。全家人聚齐了,孩子感受的是大家庭给予的归属感,是一个和家人产生连接的好机会。
无论孩子将来碰到什么样的境遇,都会让她带着这份温暖走下去,让她知道家是她温馨的港湾。
5.陪孩子看一场电影
孩子平时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太多时间休闲。利用假期,把孩子想看的电影,带她去看完。
影片让孩子自己选择。从他喜欢的片子里,可以从侧面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包括看完影片,可以和孩子谈谈观后感,谈吐中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看电影看是休闲,实际上也有教育意义,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和谐的一种方式。
6.给孩子准备一个红包
给孩子红包,是一个传统习俗。这是一份值得传承下去的仪式感。
物质条件好了,孩子对钱不那么渴望。但是,回想自己儿时收到新年红包的激动,也可以感同身受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内心的快乐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结语:
仪式感可有可无,每个人想要的不一样。但
仪式感,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用心去经营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认真调制出有味道的日子。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仪式感,因为仪式感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
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对待生活要积极乐观,重视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它变得有意义、值得回味。
而孩子拥有的仪式感,从父母的言传身教开始。父母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想要培养一个有仪式感的孩子,先做一个有仪式感的父母。
今日话题:你觉得培养孩子的仪式感,父母还可以做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