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案——气生百病,木生火案。
关键词:徐灵胎,肝心同治,《本经疏证》,桂枝疏肝,《神农本草经》,大量桑叶止汗,更年期综合征。
王某,女,50岁,年9月24日来诊,患者以往体健,很少生病,约20天前与人吵架,大气一场,当时气得胸闷痛,上不来气,后病情恶化,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在医院重症监护室(lCU)住了3天,病情缓解方出院,出院后病情反反复复。现症见:发作性颈部憋闷,如物锁喉,上不来气,胸闷气短,心慌心烦,急躁易怒,口中和,烘热汗出,双下肢怕冷,眠差,夜里易醒,二便调,舌淡红苔黄白,寸关脉弦。证属:肝气难舒,母(肝)病及子(心)。治以:疏达肝气,宽胸散结。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桂枝15g,白芍10g,郁金10g,石菖蒲10g,桑叶30g,丹参20g,薤白10g,瓜蒌2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个为引。5剂,水煎服,日1剂。
随访:药后而愈,已经正常工作生活。之后又带其左右邻居来诊。
按:徐灵胎,这位黄煌教授极其推崇的古方派医家,在其方证专著《伤寒类方》中小柴胡汤条文下写到:小柴胡与桂枝二方,用处极多,能深求其意,则变化心生矣。诚言,柴胡桂枝汤能治疗的病证,数不胜数,本案就是一例。
本案为肝心同治,其中小柴胡汤疏泻肝胆郁火,桂枝加桂汤降上冲逆气,关键在桂枝一味,仅仅知道它教材上的功效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认为,桂枝辛温,正合肝气的少阳升发之气,为顺肝之性的要药,乃疏肝正品。《本经疏证》归纳桂枝六大功效:“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本案中就是为了通心肝阳气,下上冲逆气。记得笔者在长春上大学时,教我们《伤寒论》的金东明老师,有许多精彩独到的语录,金老师把桂枝的功效归结为“三气”,即开结气,降逆气,补中益气。可谓要言不繁,其实此言来源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当我再仔细读了《本经》桂枝,发现本案患者的症状与《本经》桂枝(此书中名牡桂)条文惊人相似。《本经》桂枝条云:“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文中的上气,结气,喉痹,吐吸正对应该患者的脖子憋闷,如物锁喉,胸闷气短,上不来气!我又赶忙看了《名医别录》(简称《别录》),《名医别录》云:牡桂(即桂枝),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又是不谋而合,患者刚好心烦,洪热汗出。患者刻下虽无心痛,但刚得病时有;原文中的胁风,胁痛,正证明桂枝为疏肝正品。
方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宽中散结,菖蒲郁金解郁化痰开窍,加桑叶何用?孙师常用用桑叶30克以止汗,尤其是更年期出现洪热汗出的,加之立止。桑叶止汗,多有论述,有些文章说是一个老中医发现的,那次我听一附院王新志老师讲座,也是讲桑叶止汗,蝉衣治耳鸣云云。其实在《本经》中就有论述,《本经》云:桑叶,主除寒热,出汗。要知道,《本经》原文,和现在《中药学》不同,其原文中的功效和主治是混乱在一起的。所以这里的出汗是治出汗,还是有发汗的功效,就值得探讨了。说到这里,那桂枝到底是止汗还是发汗的呢?记得大二暑假时跟老家一个老中医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因老先生年龄太大,已经不怎么看病了,就没再去。当时我问起他桂枝时,他给我说桂枝是止汗的!当时我就懵住了,我给他说桂枝不是解表药吗?解表药都是发汗的呀,况且有的教材就直说桂枝“解肌发汗”。不过老先生还是说桂枝是止汗的。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看来,桂枝本质作用是温表阳,表阳虚可汗出恶风,用桂枝配伍白芍来止汗;表阳郁闭可无汗恶寒,用桂枝配伍麻黄可发汗(单用麻黄发不了汗,二者用量不够也不能发汗)。那么桑叶止汗的机理是什么?我想:汗为心之液,洪热汗出的原因可能是肝火乘心,导致汗出,桑叶能清透肝经郁热,心不受肝火攻伐,其汗自止,治本之法也。
最后再说一句,本案患者年50岁,发病应与更年期有关,前文也说过柴桂龙牡汤是孙师治疗更年期的专方。
长按扫描下图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白癫疯能治好吗